横琴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自贸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获商务部肯定

珠澳合作,两地领导人一直在努力推动。


自贸区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的海边“画了一个圈”,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窗口开放,撬动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


30多年后,国家设立自贸区意在激活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于今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这项被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称为“广东改革头号工程”的改革,正在推动着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也将在当下我国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浪潮中贡献“广东经验”。


“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11月20日,张小萌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其在横琴自贸区注册的互联网信息公司预计在12月正式开张。对于缺乏资金的创业者而言,缺乏资金租赁办公场所是一道门槛,张小萌通过申请在横琴自贸区获得免费注册地址,顺利地过了这一关。


“开放倒逼改革”浪潮中


自贸区不再是政策洼地


继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后,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分别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上海自贸区扩区。


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项国家战略,国家赋予自贸区的使命跟30多年前设立经济特区有着巨大的不同。


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GDP总量在全世界占比都早已突破10%大关。新常态下,过往拼土地价格、拼人工成本、拼税收优惠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向改革要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型升级、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成为自贸区所肩负的国家使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三波“开放倒逼改革”浪潮。第一波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推行商品经济的改革;第二波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的浦东开发开放,从而带动了我国90年代的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第三波则始于21世纪初,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开始与世贸组织的规则相衔接,开启了诸多领域的改革。“眼下,我们正面临的是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的浪潮。自贸区的发展,给了中国一种全新的接触世界的方式。”


“自贸区是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深化改革的挖掘机。”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考察上海自贸区时提出的期望。而在此前考察上海、福建自贸区时,李克强也曾一再强调,“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


在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看来,与30年前设立经济特区不同,自贸区建设更突出顶层设计,不再强调特殊政策、税收优惠,而是全国一盘棋下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领域改革创新。


今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广东自贸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战略定位。


广东自贸区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既服务港澳,更面向全球,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主要面向香港,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主要面对澳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广东是经济大省、外贸大省,自贸区之于广东意味着什么?周林生认为,粤港澳深度合作仍然是广东自贸区建设的重点,将带动做大、做强大珠三角经济圈,并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周林生认为,当前的行政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之处,以设立特殊经济功能区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对广东而言也是意义重大的。


不断为我国自贸区发展


贡献“广东经验”


自贸区肩负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否取得预期成效并推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有着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取得有着重大关联。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表示,自贸区是国家顶层设计与地方改革创新的结合体。在自贸区建设中,国家非常重视地方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事实上,广东也在为我国自贸区发展贡献“广东经验”。10月16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公布了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并获得了国家商务部的肯定。这60条创新经验包括31项“投资贸易便利化”经验、12项“粤港澳深度合作”经验、13项“业务创新”经验和4项“事中事后监管”经验。譬如,区内企业1天可办结注册登记、建成全国首个市场采购出口检管区、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等创新成果,有望向全省复制推广。


这些创新经验中,不乏“全国首创”


以在南沙实施情况为例,在货物通关便利化方面创新举措不断。在全国首创了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帮助进出口企业支付查验费;在国内率先推出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平台,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信息可通过互联网登录智检口岸公共服务平台进行24小时快捷查询;全国检验检疫首创“智检口岸”模式,实现24小时无纸化便捷通关,口岸货物通检时间进口缩短3.5倍,出口缩短至几近“零等候”;在全国首创“进口提前申报,船边分流验放”、“出口提前申报,卡扣分流验放”,对需要查验的货物优先实施快速机检,不需查验的货物即卸即放、直通放行,海关通关时效提高50%以上。


以“政府购买查验服务”措施为例,已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现在我们向码头支付的查验服务费用约500元/柜,试点后每票货物将节约成本1500元~4500元。”该项措施实施后,广州市信诚物流有限公司报关主管黄经理说,“仅今年上半年,我们涉及查验没有问题的查验服务费就达到约30万元,今后这笔费用就省下来了。”


事实上,自贸区不是“花瓶”,而是花苗,是可以移植到其他地方的。目前,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改革经验已经在广东省内各地市“克隆繁殖”。


譬如,佛山已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等三大领域作为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经验的重点。其中,投资便利化举措包括全面实施企业登记联合审批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改革、建立权责清单制度等;而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创新举措则包括稳步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等;金融创新方面,在支持外商融资租赁企业拓展境内外融资租赁业务、鼓励跨国公司开展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放宽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注销业务等方面。


而夹在南沙、前海蛇口两个片区中间的东莞,也已紧锣密鼓地复制自贸区的创新经验。今年7月,东莞市政府公布了《东莞市关于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意见》,这份正文7000余字的《意见》提出加快借鉴推广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措施,包括35大项42小项,其中41小项要求年内完成或全面深化推广。


观察

让自贸区“溢出效应”


提升珠三角产业格局


自贸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的“试验田”,国家设立自贸区的初衷之一是希望这块“试验田”培育出的苗子可以“移植”到其他地区。然而,也有人担心,自贸区给邻居们带来“溢出效应”之外,是否会有“虹吸效应”?


有观察人士认为,自贸区与周边地区,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随着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外商投资增速放缓在国内是普遍现象,并非自贸区带来的“虹吸效应”;二是很多入驻自贸区的企业,目前业务还没启动,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分流;三是入驻自贸区的绝大部分企业,是贸易、服务类企业,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结构截然不同。


事实上,目前自贸区已经在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一方面是自贸区快速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产业链、价值链延伸至周边地区;另一方面,自贸区的创新经验也将复制到周边以及其他地区。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表示,广东自贸区的行政审批改革、投资便利化等经验已经在广东省各地开始复制。同时,自贸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也将大大改变和提升大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格局。


改革红利

在自贸区注册企业


一天内就可办结

在以往,如果没有具体的办公地址,张小萌的公司根本注册不下来。但在横琴自贸试验区推出商事登记改革后,在横琴注册公司,哪怕自身还没有具体的办公场所,但只要填写一个简单的申请,横琴新区就可免费提供注册地址给新创办的公司。


在登记注册的时候,张小萌也充分感受到了商事登记改革所带来的便利。在整个登记过程中,除了几次要提交亲笔签名的文件,其他全部流程都是在网上搞定。只要登录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横琴分厅,从提交资料到审批,到修改不合要求的材料,再到最终确定登记注册成功,张小萌在自己家的电脑上完成全部流程。


当天,张小萌所领到的是横琴新区发出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以前要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的不同证照,全部都合到了一个营业执照上,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等全部都是相同的一个编号,成为企业的“身份证”,将来企业在申办各类事务时也方便很多。


张小萌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广东自贸区内数万家新设立企业中的一家。据广东自贸办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3万多家,注册资本总额1.5万亿元,其中外资企业2131家,合同外资1321.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4.2亿元,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超过180个,在全国四个自贸试验区中居于前列。


这当中,广东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注册登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并向2.3万户企业核发了电子营业执照,绝大部分企业注册登记1天内可办结。而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还成了南沙新区创新改革的一项显著成果,并使得“南沙成为全国实现联办证件最多、最快的地区”。


据南沙区副区长黄卡介绍,除《食品经营许可证》外,申请人办理其余的“八证二章”。从原来需要往返政府部门20次,最短需要25个工作日才能办完,在改革后仅需往返“一口受理”窗口2次,1个工作日(24小时)内即可领取以上证章,累计为企业简化了34份申请材料、节省了约25个工作日。


而自贸片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亦吸引了大批质量高后劲足前景好的企业落户。以前海蛇口片区为例,目前在该片区内注册资本金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99家,注册资本金在1亿至10亿之间的企业达到5624家。在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00家的快速增长情况下,前海片区的企业开业率达到20.89%。


跨境电商火爆市民家门口就能“海淘”


11月13日,一批法国海鲜经飞机运抵香港后,中转进入前海,这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首次进口海鲜。该批海鲜共34箱,主要为法国吉拉多生蚝和法国圣米歇尔活蓝口贝。经检验检疫合格后,该批海鲜将正式在“买鲜网”上线销售。而这些海鲜,从消费者下单到商品分拣出区不超过2小时,最大限度保障海鲜的存活率。


这一切,都得益于深圳检验检疫局的改革:运用信息化手段,允许海鲜预先销售,和海关实现无缝对接,三单无纸化比对,产品自动核销出区,缩短货物出区核销时间。


可以说,跨境电商并非因自贸区而生,却因自贸区而火爆。


因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自贸区给跨境电商带来几重利好:第一个是通关便利化,从效率上讲是最高的;第二个是结算结汇便捷,这是此前跨境电商发展亟待突破的一点,有望在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得到解决;第三个则是自贸区对“保税模式”的创新,降低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和风险成本。


自贸区对跨境电商的效应究竟有多大?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广州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65.4亿元(含直购进口),增长9.2倍,规模继续领先全国。南沙亦凭借自贸区政策优势和港口条件,吸引了京东、苏宁、一号店、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及200多家电商企业集聚,带动了仓储和快递业的飞速发展。


截至10月,前海共有超过4000家电子商务类企业注册,159家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试点企业完成海关备案,192家进口企业取得国检在前海湾保税港区备案;前10月,前海湾保税港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329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四倍。


随着跨境电商商品销售火爆,商品质量保障这个“老大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今年6月1日,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平台在南沙正式上线,消费者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登录广东智检口岸公共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快捷查询经南沙自贸区进出口的跨境电商商品质量信息。南沙也成为全国首个推出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的自贸区。


自贸区是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深化改革的挖掘机。自贸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眼下,我们正面临的是第四波开放倒逼改革的浪潮。自贸区的发展,给了中国一种全新的接触世界的方式。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


与30年前设立经济特区不同,自贸区建设更突出顶层设计,不再强调特殊政策、税收优惠,而是全国一盘棋下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领域改革创新。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