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十三五”首要稳增长 6.5%是底线

【“十三五”首要稳增长 6.5%是底线】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能保持多快的增速?宏观调控将参考哪些指标?




  保护环境列入宏观调控目标,更加重视价格信号


  昨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不仅保护环境被明确列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指标,也将形成总量和强度双控约束。一套兼顾质量、效益、环境和中长期协调的多元目标体系,由此将成为中国各项经济发展政策的新指导框架。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能保持多快的增速?宏观调控将参考哪些指标?

  尽管像环境保护这样的热点议题被列入宏观调控目标,对经济增速可能造成影响,但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未来五年,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目标中,稳增长是排第一位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五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日也在访问韩国时表示,中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需要今后五年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

  就业、环境、效益被提到了新高度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建议》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具体而言,《建议》明确,要“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同“十二五”时期所提到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等目标相比,《建议》中将就业、效益、环境等提到了新的目标高度。

  由于保护环境是首次出现在宏观调控方式中,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宏观调控的新提法融入了这些年调控实践的经验,以促进未来的调控政策更有效,未来经济增长强调区间调控,会改变传统上点的思维。

  为何《建议》强调有质量效益的多元化的发展目标?这同当前新常态的新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习近平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五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在6.5%的底线上稳增长

  在多元化的目标体系中,稳增长是重中之重,因为发展仍是第一要务。

  徐绍史11月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目标中,稳增长是排第一位的。

  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建议》也提出今后5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习近平在说明这一目标时指出,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这也是中国首次确认6.5%的经济增速底线,同此前市场的预期基本吻合。

  为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实现中高速增长,瑞银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决策层计划推动创新发展、升级制造业、增加研发支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协调发展。预计未来几年研发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新企业注册可能也将继续较快增长。

  同时,与此前的政策基调一致,汪涛相信“十三五”规划将继续出台促进就业、提高工资增速、扩大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的相关政策,从而继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中,降低行业准入、放开竞争性领域服务价格将有助于吸引相关领域的私人部门投资。预计未来几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继续上升至50%以上。

  能源、水资源和建设用地成约束性指标

  有增长激励就会有约束限制,资源和土地将是上述多元目标体系中的约束性目标。

  事实上,早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就首次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转入“十二五”规划,又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习近平在说明中称,现在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根据当前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在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的基础上,水资源和建设用地也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作为约束性指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

  习近平进一步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这就是说,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汪涛认为,五中全会首次将绿色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之一。会议决定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完成环保税立法,扩大资源税改革,建立多种“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并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应用、新能源汽车、第三方环境治理服务、新型建材、排污权交易市场等领域都可能持续享受政策支持。

  调控工具灵活,价格信号突出

  在具体的调控工具上,《建议》也要求完善和创新。

  《建议》提出,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稳定政策基调,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准确性。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鲁政委分析说,从《建议》看,宏观调控将从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框框中跳出来,调控工具将增多,更好地对经济进行调控,同时针对以往信息来源问题,还将采用大数据等新方法,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依据。

  本报注意到,《建议》特别提到,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

  事实上,更加重视价格的作用也显示五中全会和“十三五”继承了三中全会的思路。因为三中全会早已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鲁政委认为,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和协调,表明在中国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调控政策也面临转轨,宏观调控将从数量型转变为价格型,未来将逐渐改变只看数字,比如M2数据或贷款总量的方式,转而更加重视利率、价格等市场信号。

  习近平近期表态一览>>>

  11月02日 习近平重要指示:进一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能力

  10月29日 习近平强调十三五规划尊重经济规律 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10月27日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 零敲碎打调整不行

  10月22日 习近平主席: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有能力保持7%左右增幅

  部委新举措>>>

  发改委:在国企国资改革等领域推出一批新举措